財經科技

轉型趨勢 帶動南向市場新商機

2017/08/21
小英政府上台後積極推動南向政策,不但在2016年8月16日通過「新南向政策綱領」,並設置新南向辦公室進行政策的研擬與推動,促進台灣與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的經濟連結。
東協與印度(SEA & I)是全球健康醫療照護市場成長最快速的區域,不過,在整體缺乏基礎建設、專業人才以及醫療保險、體系的情況下,阻礙了這些國家醫療產業的成長動能。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資料顯示,東協與印度的健康醫療花費僅占整體GDP 5%,再加上醫療開銷有60%以上是由民眾自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是非常沉重的負擔,對國家醫療產業的發展也有莫大的挑戰,因此,各政府紛紛尋求外資與民間機構的合作,希望提供更優質且可負擔的醫療照護服務。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生技醫療產業負責會計師林玉寬指出,越南與柬埔寨已批准外資可全額持股投資民營醫院,新加坡則將外資持有民營醫院股權上限提高至70%。其它東協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及菲律賓等,也紛紛有條件放寬外資對醫療機構的持股限制,上限約在40%~70%之間,且以合資方式為主,部分開放直接投資。
東協與印度的健康醫療市場發展趨勢也提供台商拓展海外市場的重要利基。根據PwC Global與印度醫療協會(Healthcare Federation of India)發表的「2017印度健康市場報告」顯示,未來新興醫療市場轉型朝向三個方面:
由機構式醫療轉為居家醫療:印度醫院病床需求量與供給端出現巨大鴻溝,據PwC Global估計,該地區至少需要增加350萬個病床才能彌補缺口,推動居家醫療照護可望減少37%的需求落差。
由傳統醫療轉為遠距醫療:印度有60%民眾居住在郊區或鄉村,為了看病要旅行200公里以上。行動裝置在東南亞與印度市場滲透率已達到100%,行動醫療將是幫助醫療資源深入偏遠地區的契機。
由治療疾病轉為預防疾病:預防醫療的推動仰賴大量健康數據收集和分析,印度和東南亞分別具有世界第二與第三大的行動電話使用人口,加上多元化民族組成,造就寶貴的人類健康數據資料庫,有利醫療產業走向精準化、個人化,並邁向預防醫療的目標。
近年來,台灣醫療機構與ICT產業合作,並透過跨領域合作達成創新醫療解決方案,正好可以趕上這波南向健康醫療市場轉型的趨勢。
 

善用各國政府提供的獎勵措施
林玉寬指出,台灣企業南向拓展企業觸角時,不得不深入了解各國產業法規,並善加利用各項當地政府提供的獎勵措施。以泰國而言,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Thailand Board of Investment)針對製藥、生物技術、醫療器材等產業提供營利事業所得稅減免、機器及原材料進口免稅等獎勵投資措施。
只要公司從事新藥研發、原料藥製造、分子生物學產品研發及高風險、高技術醫療器材研發或製造等業務,都可以享有公司營利事業所得稅免稅權8年、機器進口免稅、與原材料進口免稅等優惠。值得一提的是,泰國政府也鼓勵新農業與保健食品的發展,相關業者也被納入生物技術獎勵的範圍。
另外一個例子是澳洲,根據澳洲產業部(AusIndustry)頒布的「研究開發租稅優惠」規定,獎勵在澳洲境內進行研發活動的公司,包括在澳洲境內進行委託研究及臨床試驗的外國公司。依據營業與股份組成等條件可享有最高43.5%研發費用抵減,更可能以「現金返還(Reimbursement)」方式取得該項獎勵。
 

新加坡配套措施完整 吸引外籍專業人士
對於具有專業技術的生技人才,新加坡針對外籍專業人士的配套措施非常完整,具有相當強的吸引力。根據經濟部駐新加坡代表處資料顯示,具有高階技術的外籍專業人才,在新加坡可享有3,300至8,000新幣以上的高額薪資,還有假期、住房補貼、子女入學補助、配偶工作等保障,並提供聘僱外籍專業人士的雇主租稅優惠。林玉寬指出,台灣生技業者應抓住趨勢,開創跨境合作與結盟新契機。
回到新聞列表